这张老照片距今已半个世纪。母校厦门二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0年,百年老校,滋兰树蕙。
1962年,正是困难时期,那年,通过中考筛选,二中高一仅办了三个班。那时候,同学们纯真、朴实,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一心扑在学业上。上完课不是在图书馆看书,就是在大操场上踢球,在音乐教室里练琴。生活既简单又艰苦,大家打赤脚上学,衣服缝缝补补是常有之事。同学之间相处融洽,用闽南话取绰号,什么“贼王”、“乌龟”、“鼠眼”、“狗肥”叫起来特别亲热。那年代,虽不富裕,却处处充满温情。
1965年4月初,全市高中毕业会考后,陈碧玉校长(二排左起第12)在年段动员会上提出“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要求,同学们立即投入高考“战役”。至七月中旬全国高考完毕,我们怀着离别的不舍,在红花绿树掩映的校园里,留下了这张毕业照。
同学们都很勤奋努力,相当部分考取了名校,如考上北京大学的有吴在庆和王福山同学,吴在庆后来成为厦大中文系教授;洪岷生同学考上清华大学;肖建如同学考入中国科技大学;黄月娥同学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学生会主席洪锡龄同学考上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后曾任厦门九中校长;廖幼廉同学考入中山医学院,毕业后留学美国;陈炳金同学考入厦门大学,毕业后当过南平市环境监测站站长,适值我在南平氨厂子弟学校任教,他乡遇故知,相见格外亲。
五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蓦然回首,二中有我少年时期最美好的回忆,也留下了我青春的印记。难忘啊,母校恩师涓涓教泽,昔日同窗深深情谊。看着眼前这张弥足珍贵的毕业照,谁能不思潮滚滚,感慨万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