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本站已创建

现在的位置: 首页 证书杂谈 >正文
 
2019年11月25日 ⁄ 办个毕业证 证书杂谈 ⁄ 评论数 0+ ⁄ 被围观 +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尤其是高学历人才一直是各城市和地区争夺的焦点。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者能够为地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促进区域创新和经济增长。为此,自2017年开始,各城市展开激烈的“人才争夺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也是以城市为核心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2017年我国36个主要城市(即31个省会以上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常住人口的占比仅为19.1%,但是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GRP)的占比却高达40.2%,而其他城市及农村以80.9%的人口创造了59.8%的GRP,36个主要城市的生产效率是其他城市和农村的2.85倍。因此,以北上广深以龙头的大城市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极具吸引力。

   在各种就业流动中,城际流动是高校毕业生十分关切的流动。那么,高校毕业生在不同城市之间的流动现状究竟如何?毕业生就业中城际流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流动收益有多大?笔者基于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涉及33所高校18076名毕业生),借鉴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16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对城市类型的划分,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高校毕业生个体提供升学和就业决策的参考,为政府进一步开放劳动力市场、鼓励和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提高经济发展效率、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同时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证依据。


高校毕业生流不流、谁在流、怎么流

   借鉴菲戈安对流动的分类方法,按照家庭所在地、学校所在地和就业所在地的组合情况将高校毕业生的流动分为以下五种类型:一是继续流动,指学生为就读大学从生源地流动到高校所在地,毕业后又从高校所在地流动到生源地和院校地以外的地方就业;二是返回流动,指学生为就读大学而发生了由生源地到高校所在地的流动,毕业后又从高校所在地返回生源地就业;三是前期流动,指学生从生源地流动到高校所在地就学,毕业后就留在高校所在地就业;四是后期流动,指学生留在生源地就读大学,而毕业后流动到其他地方就业;五是不流动,指学生在生源地就学,毕业后仍留在生源地就业,没有发生过任何流动。


   总体而言,在根据笔者的调查,有87%的高校毕业生在求学或就业的过程中发生了城际流动,而同年毕业生跨省流动的比例仅为42%,可见有45%的高校毕业生在求学或就业过程中发生过省内流动。在发生了城际流动的学生中,继续流动的高校毕业生占比为32.7%,返回流动占比为21.9%,前期流动占比为28.9%,后期流动占比为3.5%。


从高校毕业生家庭所在城市的类型来看,毕业生流动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家庭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毕业生返回流动和不流动的比例越大,继续流动和前期流动的比例越小。


   具体来说,一线城市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的比例达到72.2%,其中,44.9%的毕业生在求学或就业过程中没有发生过城市之间的流动,27.3%的毕业生在异地求学之后选择了返回家庭所在城市就业;二线城市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的比例达到47.1%,继续流动和前期流动的比例分别达到22.3%和27.1%;而三线城市和其他城市的毕业生本地就业的比例不到30%,更多的毕业生选择了继续流动或在学校所在城市就业。


   笔者进一步分析在求学或就业过程中发生过城际流动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发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是流动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在这两类城市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近70%。可见,与三线城市和其他城市相比,一线和二线城市对高校毕业生的拉力作用更强。尽管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总体趋势是向上流动,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选择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三线城市及其他城市就业,可见积极有效的就业激励政策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发挥着积极作用。


 
 
 
 
 
目前有 2+ 人访问,有 0+ 条评论! 感谢支持!
 

请保持页脚主题版权链接,对不知尊重别人劳动者不予提供帮助!

 
 
补办学位毕业证要找专业的证书制作公司。

Powered By Zblog;Theme By 南京办证书